您所在的位置:广州市黄广中学 > 全面教育 > 能力培养 > 创新与思维 > 论对中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和关键途径
论对中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和关键途径

一、切实理解创新教育,全面更新育人理念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作为肩负基础教育历史使命的中学教师如何认识创新赋予今日教育的特殊内涵,从而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和实施创新教育,主要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去领会:

 

  1、立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已处信息社会,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与国竞争的基点已完全聚集于能够体现科技水平的人才素质的竞争,而其中的创新素质正日益倍受瞩目:

 

首先,当今世界正在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信息文明迈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恰恰在于创新;


  其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


  第三,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主要动力,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根本出路;


  第四,创新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素质教育不能脱离这一问题。

 

  2、立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本质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郑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由于创新已被公认为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对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定将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及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高度重视创新教学,扎实提高教师素质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创新教育尽管强调社会实践,然而这一实践的前提仍无法脱离课堂上创新能力的指导与培养。因此,当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仍然在课堂,即教师在课堂上的创新教学。教师能否实施创新教学是创新教育理念能否贯穿于素质教育和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围绕创新教学,我们应加深以下认识:

 

  1、创新教学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体现

创新原本是人的基本特性,但主动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主要靠后天培养,要靠创新教育。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适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必须要有适应这种人才健康成长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而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创新的要求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因为只有当今教师真正确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方法,才有可能为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提供可能。创新教学便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学会面向未来的新的方法、新的技能、新的态度、新的价值观,为对付未来问题和创造自己所期望的未来作好准备。

创新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它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的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让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2、教师素质是创新教学的先决条件

创新教育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教学能力,主要看是否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一、是否有改变自己不适应素质教育教学行为的能力;
  二、是否有发现并解决素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的能力;
  三、是否有改变自己教育教学低效率并取得稳定的高效率的能力;
  四、是否有获取教育教学新知识、新方法的渴望; 
  五、是否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是否有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立志成功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
 
  三、积极探索创新途径,着力培养创新品质

面对创新教育的教育,教师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的教学应努力顺应素质教育要求,对传统教育作扬弃式的创新教学。要实现创新教学模式,现代教师的教学应力求与传统教学作有机整合,就当前教育转型期而言,名副其实的创新教学应着力做好以下四种组合。

 

  1、注重情意与认知间的组合,造就创新意识。

意识支配着行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和创新激情。为此,在创新教学中情意目标应和认知目标视作同等重要,教师要善于将两者有机组合,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充分感受到教学民主和师生平等,从而在实现师生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氛围中,形成最佳创新环境和最大可能地激发并生成创新意识。

 

  2、注重求同与存异间的组合,造就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具有五个明显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为此,教师在立足教学常规,对学生进行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求同教育的同时,还应大力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要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丰富的想象,因为学生只有在自由、广阔的想象时空里,思维才会更活跃,创新也才会有可能。

 

  3、注重自主与引导间的组合,造就创新技能。

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技能主要体现在是否具备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心理行为成份,其中突出标志是创新能力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在创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彻底转换角色和方法,化主导灌输为引导发现,并能积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和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早日成为学习的主人,且使其在有效的自能学习中练就创新技能,提升认知质量。

 

  4、注重合作与竞争间的组合,造就创新个性。

个性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创新成就的差异,且良好的个性也正是学生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丰富底蕴。创新个性一般来说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充满了竞争,未来社会的竞争会更趋激烈,学生要适应竞争和更好地参与竞争,必须要有良好的个性作基础,而学生极具可塑性的个性又无时不受到群体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要多为学生创设合作竞争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促进师生尽快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共处,学会生活,从而互补个性优势,进一步提高竞争实力,成就独特创新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