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广州市黄广中学 > 师生园地 > 语言文字工作专栏 > > 从容稳健,深厚灵动
从容稳健,深厚灵动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示范课总结


经过近一学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各学科老师在课前准备、集体备课、教学艺术、课堂测试等方面继续改进,不断优化。临近期末,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艺术、质量和效率,为下学期的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开局,教学提升处经与各学科备课组长协商,在全校每人一节公开课的基础上,推荐出初高中共五位资深教师为大家奉上示范课。

6月1721日,曹月、郭兴刚、朱迎春、瞿丽娅、刘同荣老师分别执教,五节课中新课、复习课兼有,涉及七年级、八年级和高一、高二,包含语数英三门主课,听课近120人次,集体研讨达40人次。

高一语文曹月老师的《失街亭》拉开了本次示范课的序幕。面对一篇选自长篇名著的课文,篇幅长,容量大,而教时短(一课时),曹老师高屋建瓴,大胆取舍,课堂上主要突出情节梳理,将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安排到学生的学案预习环节,在预习基础上着重讨论“失街亭,谁之过?”。周晓老师评价“纲举目张”。这样的处理,充分体现了“课文,是一个例子”,体现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整节课,老师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三国》知多少”的激趣抢答,到情节“守与攻”三方(马谡、孔明、魏)的概括,到“谁之过”的思考、交流,都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得到增强,学生从课堂获得了被欣赏和被肯定的愉悦和自豪。在小组学习方面,这节课也为我们起到了示范之效。各小组有中心发言人,学生思考、交流充分,观点明确,言之有据,从中我们可以想见老师平时的工夫和功夫。通过学习,学生从名著阅读中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如其它艺术有遗憾一样,教学也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大家建议是否可以压缩一点抢答环节,以使后边的“谁之过”讨论得更为充分。

高二数学郭兴刚老师的复习课《二项式定理习题》,重点清晰,主要解决求指定项和二项式的各种运用两个问题。易霁老师认为,教学流程方面,从复习、导入,到推导、发现、完善,每一个环节,都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学生先做、先讲、先归纳,老师再补充、总结。当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预设不一致时,郭老师耐心地先让学生说完,再回到自己的设计上。面对即将进入高三的理科重点班,他选择了适量的高考题,也选择了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让学生享受挑战的乐趣,体现出教师对学情的关注。教学中,老师不时问“第二种解法呢?”“第三种解法呢?”“还有其他方法吗?”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和多维,灵活引导学生运用已会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如遇到三项的怎么办,公式如何逆用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研讨时,老师们对题目的难度意见有所不同,高一备课组长柳江林老师认为理科重点班的难度可以增强,有利高考,他还认为对平行班的学生更要重视一题多解。此外,大家普遍感到题量还是大了一些,范校长也认为量不一定要很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解题,学好、巩固。

八年级的朱迎春老师也献上了一节数学复习课《勾股定理》。学习勾股定理是促进学生具备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契机,在本章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就是几何问题数量化——应用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得到方程求解,再回归到运用几何元素来解决问题。朱老师本节复习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将学过的勾股定理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并通过学生的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达到概括和综合提高的目的,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再构建,并形成初步的数形结合意识。由于勾股定理是基本定理,是解决有关线段计算问题的重要依据,但是以它单独命题少见,更多的时候是与其他知识综合应用,在综合题中如何找到适当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因此,本节课采用题组的形式,由浅入深,兼顾基础,层层深入,注重了变式训练,体现了学校提出的“一题多解法”和“举一反三法”。课堂上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让课堂活了起来。不过,八年级的老师们也感到预设任务过重,难以完成。另外,激励学生方面可以更充分,当学生回答问题未完时老师不急于否定,如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出错也是一种收获。

八年级瞿丽娅老师执教了本次示范课中唯一的英语课。为了上好这节试卷讲评课,课前,瞿老师亲自做了一遍试卷,这样既便于熟悉试题考查的内容,体会试题的难易度,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瞿老师说,找出学生答题中差错率较高的试题或典型的错误,仔细分析其出错的原因,这是提高试卷评讲质量的前提。课中,评讲试卷的每一模块,瞿老师都设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她先让学生找出题干中解答每一题的关键字、词并圈划出来,再让学生与大家分享得出答案的过程和理由,最后老师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扼要评讲。这样,老师所讲是大部分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因此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评讲的四种题型——单项选择、语法选择、首字母填空及完成句子,老师都一一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了老师的授课,巩固了本单元的重点字词、词组和语法,也能够为以后解题提高了准确率。听课的年轻老师们纷纷感到这样评讲试卷,减少了随意性,增强了针对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通过学生的讲解,改变了老师自说自话的现象,老师更容易及时把握学生的情况,进而对教学进行调整,值得借鉴。由于时间关系,第四种题型没有讲完,让大家感到意犹未尽。

最后,七年级语文刘同荣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人物描写之让动作传神》为本次示范课完满作结。刘老师在右臂受伤、身体发烧的艰难中,用左手敲出了内容丰富的学案。这种精神,为大家做出了榜样。通常大家上公开课都选择活跃的班级,但刘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却选择了整个学期从未有过一次公共课的班级。仅此勇气,已经可嘉。再看课堂,老师用影片《中国龙》片段导入,即兴写作环节先观察同学表演再写作,都注意创设情境,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容易引发兴趣。老师补充的课外文段涉及《西游记》《水浒传》《《射雕英雄传》《穆斯林的葬礼》以及乐府诗《陌上桑》,开阔了学生视野,学生对其中的动作描写理解准确、到位。通过不断的赏析和借鉴,动作描写的方法一一得到落实。整个教学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再用理论指导写作,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可操作性。七年级的老师们感慨道:“作文课,教和不教不一样。今后的作文训练要更加细化。”赞赏之外,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比如课外材料过多使小组学习没有很好展开,写作话题如何兼顾导向性。刘老师认真接受,中午即对学案进行了修改。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亦堪称示范。

综观五节示范课,五位老师从容稳健的大家风范、深厚广博的学科素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平易亲切和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无不发挥出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引领作用。五节课堂上,无论文理,不分学段,学生无不积极思维、乐于参与,那些精彩纷呈、成功快乐的瞬间,给听课者以深刻印象。课后的研讨,无不实事求是,有一说一,评课者坦诚相见,授课者虚心听取,各有所获。一些共性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足够的思考。比如如何避免容量过大,如何更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名师们的示范和带领下,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任丽萍】